粉煤灰综合利用网----专家:刘振学教授
  【粉煤灰综合利用网首页

刘振学    查看:6698
山东科技大学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教授、系主任

    生于1963年10月

   1986年于山东大学化学系毕业并获学士学位

    后分别于1996年、2001年于中国矿业大学获工学硕士、博士学位。

    2005-2006年赴韩国化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

    现为山东科技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矿物加工工程系主任,硕士生导师,教授


要研究方向和主要论著

要研究方向:
  1、粉煤灰、煤矸石综合利用研究:粉煤灰制硅肥料的方法和工艺,为山东省教育厅2002年重大项目。该项目为国内独创,以粉煤灰(包括灰渣)和造纸黑液为主要原料,加入催化剂,经适当工艺加工活化,得到新型肥料-硅肥料;该成果已申报国家专利,并于2006年3月8日获得专利授权。为了矿大原料来源,使硅肥料易于推广和施用,从2005年开始,又先后进行了粉煤灰-作物秸秆含硅有机复合肥、粉煤灰-硼灰硅、镁、钙、硼肥的研制和开发,同时还在开发叶面肥,以使多因素复合肥更易于施用、肥效更高。

  活性矸及其吸附性能研究,为原煤炭部优秀青年基金项目。以煤矸石为原料,经炭化-活化工艺值得的活性矸对磷(PO43-)、氟(Fˉ)、硫(S2ˉ)等阴离子的吸附能力优于活性炭。

  2、煤制高附加值化学品研究:为在读博士期间开始的研究项目(国家973项目的子项目)、后与山东新汶矿业集团签订了联合开发高附加值化学品协议,主要进行高附加值多环芳烃的分离提纯研究。已经成功实现多种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的分离,使他们在分离产物中的含量达到了60%以上,进一步提纯就可达到多环芳烃纯品。

  3、煤基导电及介孔材料研究,以煤中可萃多环芳烃为原料,制备导电材料或介孔材料:在韩国进行博士后研究期间掌握了酚醛树脂基碳介孔材料的合成技术,首先合成介观硅材料,然后进行铝催化剂的涂覆;将苯酚-甲醛在铝催化剂的催化下聚合于该介观硅材料的表明,然后炭化,再将硅和铝溶解掉,即得到孔径3~4 nm的介孔碳材料,其比表面积可达1800 m2/g, 是一种性能极为独特的吸附剂,可广泛应用于医药、生物、环境污染治理等许多领域。在此基础上,现在已经开始了介孔碳吸附性能研究和电池材料的研究。现正在进行煤基介孔碳材料的合成、应用研究。

  4、其它,进行过型煤气化炉内固硫方法研究,高硫型煤燃烧炉内固硫技术研究,以赤泥为原料的煤气脱硫净化研究,以及粉煤灰、土壤中多环芳烃含量、分布研究等。

主要论著
[1]刘振学等。教材: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化工出版社2005(已批准)

[2]刘振学,武艳菊,汪兴隆,张震,孙汉友。发明专利:一种硅肥的生产方法。专利号:ZL200310105447.7。

[3]刘振学。煤中铀钍的连续测定。《煤炭分析及利用》,1990 5(4):20-22

[4]刘振学,张兆春。活化长焰煤处理含矾废水的研究。《煤炭分析及利用》1993 8(4):36-40

[5] 刘振学,刘玫,魏伟。正交试验研究赤泥中活性铁含量测定。《山东煤炭科技》1996 (1):62-64

[6]刘振学,宗丽,邱利民。从煤矸石中提取氯化铝的参数优化。《煤炭加工于综合利用》 1996 (5):32-34

[7-9]刘振学等。活性矸研制(1-3)《污染防治技术》,1996-1998(3篇)

[10-14]刘振学等。高硫煤常压固定床气化炉内固硫效果研究(1-5)。《煤炭转化》,1997-2000(5篇)

[16]刘振学,刘泽常,田树义。煤气化过程硫铁矿的分解及石灰石/白云石固硫特性研究。《煤气与热力》,17(4):3-7.9

[17]刘振学,魏贤勇,刘泽常。煤的氧化反应研究进展。《煤炭转化》,2000 23(4):7-10

[18]刘振学,宗志敏,魏贤勇。东胜煤有机溶剂分级萃取物的GC-MS分析研究。《煤炭转化》2003 26(1):37-40

[19]刘振学,刘泽常,魏贤勇。GC/MS Analysis of Water-Soluble Products from the Mild Oxidation of Longkou Brown H2O2。《Energy & Fuels》2003 17:424-426

[20]刘振学,宗志敏,魏贤勇。用GC/MS分析研究大同原煤及氧化酶的甲醇-四氢呋喃萃取物(英文)。《燃烧化学学报》,2003 31(2):177-180

[21] 刘振学,魏贤勇,周仕学,王华兰。煤的溶剂萃取研究进展(1)有机溶剂及其萃取机理。《煤炭转化》,2003 26(2):1-5

[22] 刘振学,孙汉友,汪兴隆,张震。使用硅肥对土壤碱度的影响研究。《粉煤灰综合利用》,2004(4):39-40

[23] 刘振学,王中卫,李敏。XRD物相分析研究煤炭气化炉内固硫特性。《洁净煤技术》,2004 10 (3):29-32

[24] 刘振学,周建芬。粉煤灰硅肥料栽种花生研究报告。《粉煤灰综合利用》,2005(2):12-13

[25] 张兆春,刘振学,牛富玲,耿元伟。活性矸对硫、氟、铬阴离子吸附的研究,《环境化学》,1996 15(5):415-419

[26]张桂英,刘振学,宋吉勇,陈丽慧。煤的复合溶剂萃取研究。《煤炭科学技术》,2004 32(3)18-20

[27] 周仕学,刘振学,张桂英。强粘结性煤与有机废物共热解的研究。《煤炭转化》,2004 32(3):70-73

[28] 周仕学,刘振学,管典德,江怀臣。生物质型焦生产工艺的研究。《煤炭转化》,1999 22(2):62-65

[29] 汪兴隆,刘振学。浅谈煤基导电材料开发与研究。《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05(1):48-49

[30] 武艳菊,刘振学。减轻环境压力,利用粉煤灰生产肥料。《磷肥与复肥》,2005,20(2):58-59

[31] 武艳菊,刘振学。利用粉煤灰生产农用肥。《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4(10):17-19

[32] 武艳菊,刘振学,初乃波,山东省粉煤灰中金属铬的测定。《粉煤灰综合利用》,2004(6):35-36

[33] 武艳菊,田爱杰,刘振学,汪兴隆。用正交试验法研究粉煤灰硅肥料制备工艺。《粉煤灰综合利用》,2005(4):54-55

[34] 武艳菊,刘振学,初乃波。粉煤灰中重金属元素镉的分析测定。《粉煤灰》,2005(1):47-48

[35] Liu Z.X., Park J.N., Abdi S.H.R, Park S.K., Park Y.K., Lee C. W. Nano-sized Carbon Hollow Spheres for abatement of Ethylene. Topics in Catalyst,

[36] 刘振学,程传格,王中卫。GC/MS分析某

【我要出价求援】
保留所有图文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允许不得非法使用
版权所有:
粉煤灰综合利用网